2014年7月19日 星期六

卡繆的荒謬

讀畢卡繆的第一本小說《快樂的死》。許多年沒讀卡繆,久別重逢,感覺特別好!

有人以《快樂的死》譬喻為《局外人》的原型,這話不假,兩篇小說確很相似。《快樂的死》主角梅爾索殺了人,《局外人》的主角「我」也是。《局外人》的故事以「我」參加母親葬禮開始,「我」從始孤家寡人。梅爾索有太太,有情人,有三個紅顏知己,但實際上也是孑然一身,一心追求孤獨;亦因為這抽離的處境,梅爾索說穿了就是世間的一名「局外人」。




這抽離、旁觀、冷冽而帶點輕蔑的情調,很多人都歸結為卡繆的「荒謬」。若以《快樂的死》中的說話來表達,會是:

對於一切和自己都漠然無感……內心的平靜,乃萌生於他耐心持續的自我放逐,此放逐的尋覓和達成則歸功於這個世界,它熱情且毫無怒意地否認他。」(頁187)

一個世界對一個人,毫無怒意的否認,會是甚麼呢⋯⋯

生與死,人生的意義,是《局外人》與《快樂的死》兩部小說共同的主題,而卡繆都將矛頭直插在「殺了人」的處境中,將人生意義放置在「當奪取了另一條生命」的情境之上,加以對照。這個處理手法,就令這過份嚴肅的議題,顯得有趣、奇異卻又不失荒誕!



無論疑問,《局外人》起首幾章的氣氛極吸引,冷漠得來卻又極富人情味,裡裡外外都是矛盾與荒謬,深深攫住了讀者的心。但小說後半部卻筆鋒一轉,以思辯的方式,探索生與死、人的存在的理由。


與《局外人》不同,《快樂的死》從一貫徹去呈現人存在的狀態,尋求存在的狀態。從這角度看,《快樂的死》來得更感性,也更感人,但卻也更晦澀不明確。

我特別喜歡小說「第五章」的第一段。卡繆以內斂的筆觸,以近乎白描的手法,敍述了兩個年頭、共八個季節的自然風景更迭。從一月杏樹開花寫到杏樹再開花,從年底小麥發芽寫到小麥再發芽,生死復甦,大地循環。既是釋然,也是魔咒;既是快樂,也是痛苦。

一如小說的名字,也是作者的綽號,一切都離不開「荒謬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