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29日 星期日

失去了「造」︰之一


當凡事只懂去「做」,而不去看當中創建、可「造」的空間,我們已落入萬劫不復的困局?


近日跟書友仔ALICE研究,應該寫「造夢」?還是「做夢」?討論一星期,再翻查坊間部分字典,發現小時候大部分「造」的用法,都改為用「做」了。這是一個驚心的發現,事情必須由兩字的字義說起。
《辭源》載︰
  • 「造」一義(不包括音「醋」,如「造訪」。),創建,創造,如「製造」、「造化」等等;
  • 「做」一義,同「作」,為,用日常語表遠,即「做出來」,「運作/操作」的意思,如「做主/作主」。
記得小學有一課,老師教我們分辨「造」與「做」,她在黑板的一邊寫上「做功課」,另一邊寫上「造生意」。老師沒解釋,只要我們生吞死背。當時我在腦裡想,「做功課」,「做練習」,「做早操」都用「做」,於是歸結出︰小孩子用「做」,大人用「造」!

其實「造」是個可愛的字!


試想想,我們買菜心與牛肉回家,以刀切菜,加鹽加油,掌握份量與時間,泡製一味菜心炒牛肉,就是一趟發揮創造力的作業!上月書友ALICE以麻糬為皮,以三文魚、生果為餡,一味嶄新的小食即告誕生!我們的廚房灶頭,不就是家庭式的製造工場嗎?其實我們在「造飯」,「造菜」,「造蛋糕」,「造」我們心思與想像力所能及的菜式!
不過電腦中的連想字,全都用「做」,是「做夢」、「做生意」、「做菜」。昨日到書局隨手翻看一本學生字典,全都用「做」了,包括「製做」,「做化」。
於是,翻查十六年前出版的舊作《普洱茶》,因比賽評審問題,前輩劉以鬯先生替我找錯別字,當中一句「我造了一個夢」,劉先生認為是對的。前輩較我年長三十歲,而我是六十後,在那個年代都用「造」,只是後來「改造為做」。
何以如此?


莫非真是現代都市生活,甚麼都千篇一律,我們已感受不到當中「可造」的空間?假若用字是要表達心中意,那麼入廚「做菜」就如機械操作;「做生意」只為營運,不求創建。這不單只是錯別字問題,而是社會現象。假若社會有一個「心」,人們集體去選擇一個合適、正確的字,這就披露了大眾的觀念。

我們已看不到「造」的樂趣與可能性!



當「造夢」淪為「做夢」,原來我們連夢都不敢去發!一切只求完成了事,這是何等可悲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