籌備經年的「流浪讀書會」,終於在月中舉行了!幸得新書友仔Natalie加入,大家下午便到來「煮飯仔」,有Sandra的精心少辣冬蔭功,有Suzanne的巧手香煎比目魚,簡直是絕配!還有Looy的台灣小吃、水的西班牙火腿,立德的哈蜜瓜,Alice的壽司,最重要當然是Natalie為Alice準備的生日蛋榚噢!大家邊食邊談,直至晚上盡興而歸!
比目魚與冬蔭功湯,一個辣,一個香;一個清,一個濃,天造地設! |
今次圍讀赫曼.赫塞的《流浪者之歌》,是Alice的心水之選!她說,閱讀的初期還有「餘力」留心寫作技巧,但愈讀愈投入,讀至後半部,作者多番描寫河水的聲音令她心生嚮往,而在她耳朵響起的竟就是第六章的名稱,「唵」的聲音!
人生之河,可幸遇有擺渡。 |
Suzanne說,故事主人翁悉達多選擇了「入世」的修行方法,去經歷人生種種,最後得道;她十分同意這做法,認為比只說道理更實在。Natalie說她還沒有完成整部小說,但讀至悉達多遇見僑達摩的章節很有趣,吸引她再讀下去。
立德說,他感覺赫塞寫這書的本意並非要說佛理,而他選的譯本,也是首個放棄直譯小說名「悉達多」,而譯作「流浪者之歌」,十分有意思,他也很有同感!他舉例說,作者用的詞語很西方,很著重「個人」的成長與經歷,這些都是西方人眼中很重要的概念,而不一定與佛學有關。
Alice認為,小說談的是佛學理念。Suzanne說,作者談的是他對佛理的理解。
Alice指出,佛陀本名是「僑達摩.悉達多」,故事卻把他一人分作二,讓「悉達多」遇見「僑達摩」,好像是一個人的分身,以不同的路徑再經歷一次求道之旅,很有意思!她又指出,佛陀故事有不同版本,在部分版本中,佛陀身邊並無一個「朋友」僑文達,而這小說卻安排了這個角色作對照,也很出色。
水說,閱讀過程中不時想起另一名著《基督最後的誘惑》,作者都是透過宗教領袖的事跡,既要說宗教理念,也要說作者心中自己的想法。水同意立德說,「個人」是西方人重要觀念,但如何面對「自我(那末識,我執)」,也是佛學的核心議題。
也一如人生悲喜流轉,讀書會又經歷了一年,面孔常新!人有生老病死,事有悲歡離合,自是常情。放下憂愁,記取快樂。在未來的一年,讀書會將嫁出兩個女,不點名了,只道衷心祝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