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4月8日 星期六

青花筆記

絢爛的彩雲,訴說著大家興𡚒的心情!今次「青花讀書會」移師ALICE馬鞍山香閨,出席的新書友仔有力力,舊人有ALICE、HILDA、MARY、SANDRA、SUZANNE、立德與水。




趁春光明媚,我們上天台燒烤,有扇貝,有鮮菇雜菜,有雞肉串,沒料到雞油惹火,一燒竟就引爆了一場熊熊聖火! 


不似在水家要坐地下,今次有寬敞木椅,大家拿著菜餚邊吃邊談,今次圍讀的是水的一個短篇《青花碗》。
SUZANNE率先問,這個短篇為甚麼以「青花碗」命名呢?篇末以四百年點出中華歷史較長,以四秒點出香港本土歷史較短,但又說彼此不能互相取代,那麼究竟「青花碗」是象徵四百年文化?還是四秒鐘呢?
水說兩者皆是,而這也正是香港人身份的處境。故事場景發生在大埔碗窰,這個窰早於明朝設置,這確是中華歷史的根源;但同時,部分年輕人視「在大排檔食粥那個青花碗」、「萬壽無疆碗」、「公雞碗」,就是香港本土身份的象徵。同一個文化符號(青花碗),對於這兩類有不同價值觀、不同成長經歷的人來說,卻盛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,而他們彼此並不能否證對方存在。對於想切割中華歷史淵源的人,要問他們的是:歷史事實是明朝設窰,不能視而不見!對於不容談港獨的人,要問他們的是:港獨思潮的時間再短也好,也不等於沒有位置!

力力說,女主角在故事開端把一枚青花碗的碎片戴在手上,故事結尾又寫男主角在山頭砌碗碎,這些都顯示要尋找一些東西,好像一早就已尋找到了,卻又好像遍尋不獲。水問力力,認為主角要尋找的是甚麼呢?力力說不清楚。
MARY說,青花碗明明是一個中華文化的象徵,故事不是談港獨,更似是訴說一些懷舊情緒。SANDRA也說,不覺得故事在說港獨。
HILDA說,故事以港獨這個社會氛圍為題材,但沒有提出港獨主張。
ALICE說,對於經常把「大中華」掛在嘴邊的人,缺少了那幾塊碎片就無法圓滿,非要看見他們所認為的大團圓不可。港獨也對自己的碎片身份很不安,非要告訴別人,可以自行圓滿不可。但兩者其實都在圓滿的迷思中。她續說,倒是最初月光下那一圈牛碾靜靜散發的光更美。

大家也談到藝術應否有政治立場的問題。水認為藝術應站在比具體政治爭論更抽象、更超越的位置。SANDRA認為,藝術家也可以通過他們的作品,就政治議題發表意見,並舉出畢加索反對西班牙內戰為例子,指出藝術品可以批評政治。水說他的想法受到米蘭昆德拉影響,認為藝術應著重大背景,譬如昆得拉的小說寫波希米亞的歷史命運,命運會否循環不斷等等更根本的問題。SANDRA說理解這想法,不想停留在政治宣傳的層面。
MARY認為,政論文章可以就議題做分析,就事論事,不一定是宣傳。水強調,這個看法是指做藝術,不是政論。

書友仔也談到小說是否要改名的問題。事緣這篇小說去年參加「兩岸三地短小說大賽」,在評審過程中經過一番波折,結果大會要求小說改名,或修改部分內容,才能獲收錄於大會出版的得獎作品集當中。
MARY認為,問題應該出在「民族黨」這個名稱之上,若作出刪減,換來的是可以在更廣泛地區出版,接觸更多讀者,是可以去做的。她並舉出中國著名畫家為例子,說藝術家在爭取打響名聲的過程中,很多時也作出妥協。
ALICE說,小說讓她想到的是青花碗的「碎片」與「圓滿」,所以題目不能改。
水解釋拒絕大會要求時說,這決定與尊嚴無關。他強調這是小說結構的核心,無論是中華文化也好,本土情懷也好,破碎的身份也好,全都以青花碗(碗碎)為象徵。小說刻意淡化情節,著重人物心理描寫,這些全都「裝在青花碗內」,所以改了名便「成篇散晒」。
立德與力力都說,考慮到青花碗在篇中的意思,小說又描寫了撿拾碗碎的情境,打趣說,可以考慮「青花碗碎」或「碎青花碗」這兩個名字。此語一出,惹來哄堂大笑!

SANDRA、SUZANNE與力力都說,小說並不容易明白。力力說,小說在倒敍中有插敍,讀來不容易。SUZANNE問水是否喜歡寫得隱晦,水答不喜歡把話說穿。
立德則問,青花碗在小說既象徵中華文化,又象徵香港本土文化,這樣會否在描寫不同文化時,斟酌文字,轉換不同風格。水說倒沒這樣想過。
HILDA說她聯想到一些表現主義的音樂,譬如打鼓,這些音樂人就是想去打一輪鼓,背後未必有特定的訊息要表達;她續說,沒刻意猜想小說背後的意思,所以讀來也不覺難。

MARY多番強調,小說中「民族黨」出現這個情節很突兀,並建議水作出修改,很多作家在多年後發現有問題,都會這樣做。水並不認為突兀,而且這是通篇唯一一個地方,明確點出小說與港獨有關。

HILDA問水,寫作是不是作為記者的一種救贖?SANDRA插嘴說,是不是昇華?大家都笑作一團。水說故事中絕大部分材料都是從記者生涯中得來的,很多出手幫忙的朋友,也是在採訪過程中認識的。更準確的說,應該是做記者,是為著寫作搜集資料哩!



下次繼續圍讀馬奎斯的《百年孤寂》,讀到一百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