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3月20日 星期日

讀書之共享空間

在社會中共同生活,大家的說話與行動都會創造出「共享空間」。漢娜.鄂蘭在《人的條件》中,以「圍桌而坐的人們之間的那張桌子」,來形容這個屬於大家、卻又每人都不能據為私有的公共領堿。




這個比喻教我想起讀書會。

萌生組織讀書會已是四年前的事。那時參加過艺鵠的張愛玲讀書會,意猶未盡,於是與ALICE共組自己的讀書會;ALICE用的字眼是「沙龍」。大家從身邊朋友開始,也在網上宣傳,湊夠四、五位朋友就開檔,一、兩個月聚一次,每次圍讀一本小說。而我與ALICE共同的願望在於,不要推銷某一想法或理論,更著重每人的閱讀經歷,各說各話。不聚猶自可,大家圍讀倒真的會發現,原來差異可以這麼大!

經典的例子是去年大家讀村上春樹《迴轉木馬的終端》,談到第一篇〈雷德厚森〉時,大家對那對離婚夫婦有截然相反的態度,有書友仔著重妻子的意願長年被忽視,也有同情丈夫在不明不白情況下「被離婚」,其實他才是受害者。同一文本,迥異的詮釋。

這些有趣的經歷,讓我對鄂蘭的理論有更深的體會。獨特的個體,卻在圍桌而聚的情境中,認識對方也認識自己,認識這個不同,從而更認識自己。也欣賞這個不同;這個欣賞不一定在於修改自己的看法,更在於容納、甚至期待未知的觀點,明白有更多可能性這個客觀現實。

假使讀書會是一個志同道合的社群,一個共享空間,在此,歡迎大家來參加「紙牌讀書會」:






4月30日(六),傍晚七點
喬斯坦.賈德《紙牌的秘密》


有興趣的朋友,請給我留言啦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